這是2009年來金瓜石參加戰俘追思活動的六位勇士合照

  最近得知.這六位勇士有五位是金瓜石戰俘營的戰俘,嚇了一

大跳.趕緊找出當年所拍的照片.並請新店蔣曉風先生,幫忙確

認六位勇士的名字.

人名   


    當年的追思活動表,現場只有提供英文程序表,這是我請

新店的蔣曉風先生幫忙翻譯,永遠的懷念:六位勇士的簡介.

讓大家對六位勇士,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謹在此向蔣曉風先生:致上真摯的感謝.

      2009年六位老兵簡介1     

 

          陸軍士兵,傑克․佛樂,陸軍蘇福克團第四營

     傑克在1942年11月從新加坡搭乘,有地獄船之稱的『日台丸』

來到台灣;先被拘禁在台中戰俘營,直到1943年8月被遣送到金瓜石

戰俘營。他被禁錮在礦坑內工作,直到他的身體因為過於虛弱,無

法再做任何工作。1945年3月,他隨最後一批的傷病戰俘,被遣送到

白河戰俘營;同行的還有惠勒少校、及席德上尉。戰爭結束前都未

再遷移。得到戰爭結束的通知後,大多數的戰俘都回到台北,集結

在『圓山臨時醫療營』;隨後由美、英兩國海軍,從基隆港撤離。

 

         裝甲槍兵,肯恩․派特,第八十反坦克砲兵團

    肯恩與同單位的戰俘,是在1942年11月搭乘『英格蘭丸』來到

台灣;抵達後直接就被遣送到金瓜石戰俘營。他的戰俘生涯,全部

都被拘禁在這恐怖的地方,直到戰俘營關閉;才於1945年5月隨同其

他戰俘,被遣送到新店南郊山區的磺窟戰俘營。在這裡,他們被迫

必須自己用木頭、竹子、芒草,構築棲身的茅草屋。他們僅有的食

物是米,或是其它他們可以找到的替代品,例如青草、野菜、蛇、

蝸牛等。被解放後,他們被送到台北,肯恩是搭乘美國軍艦Santee號

撤離台灣。

        砲兵下士,喬治․瑞諾,第五野戰砲兵團

    喬治也是在1942年11月搭乘『英格蘭丸』來到台灣;先被拘禁

台北第六戰俘營,渡過最初的戰俘生涯。1943年8月被遣送到金瓜石,

在銅礦坑內工作,直到1945年2月礦坑關閉為止。1945年3月他因為生

病加上極端虛弱,所以最終是被轉送到白河戰俘營。由於這樣才讓他

及其他一些戰俘得以保全性命,否則他們是絕對無法在恐怖的『叢林』

戰俘營中倖存的。即使是這樣,同一批86名戰俘中,還是有15名戰俘,

喪生在白河戰俘營。喬治說他已經學會寬恕,但是卻永遠無法忘記那

種恐懼。

 

          砲兵下士,威廉․若伊,第五野戰砲兵團

    威廉也是在1942年11月由『英格蘭丸』運送來到台灣;全部的

戰俘生涯,都拘禁在台北第六戰俘營。最初他被迫在田間工作,及

種植蔬菜;但大部分都被日軍守衛拿走。後來的工作是興建日本勝

利公園與挖水池,戰俘們被要求必須徒手施工。在戰爭的最後一年

,他在台北鐵路修理工廠工作。由於在那裡工作,讓他有機會能夠

為戰俘營的醫生,買到一些繃帶以及其它醫藥用品帶回去,維持外

傷的患者。

 

     信號兵,史坦․菲克史塔福,印度師第9/11信號團

    史坦與其他印度師第9/11通訊團的同僚,在1942年11月被遣送

到台灣後,隨即被拘禁在台北第六戰俘營。在這裡拘禁兩年後,他

才在1944年11月最後一批被遣送到金瓜石戰俘營。當金瓜石礦坑關

閉後,他被挑選為前往磺窟戰俘營的先頭部隊,為其他隨後遷來的

戰俘們建立新的戰俘營。在磺窟戰俘營裡,戰俘們幾乎沒有食物,

而且經常被鞭打。他說那是他戰俘生涯中最糟的時候。對他以及其

他戰俘來說,戰爭結束得還正是時候,其他戰俘也是這麼說的;如

果沒有投下原子彈,讓戰爭立即結束;他們將會在未來的六週內,

因為饑餓及疾病而全部喪生。

 

       信號兵,史坦․伍德,印度師第9/11信號

   史坦也是由『英格蘭丸』運送到台北第六戰俘營。1943年8月被

遣送到金瓜石戰俘營,被禁錮在礦坑中,直到1945年春天。和傑克

和喬治一樣,當時他的健康狀況很遭,所以也被遷移到白河戰俘營

;一直拘禁在那裡,直到日軍投降。1945年8月25日戰俘們由白河

移到台北,集結在『圓山臨時收容營』等候撤離。食物及補給品是

靠B-29轟炸機空投到臨時營地附近,戰俘們才終於嚐到三年半以來

,最美味的食物。他是由美軍航空母艦大石號運送,離開台灣到馬

尼拉。

 

          2009年六位老兵簡介2     

 

 

                        戰 友 們

 

          陸軍下士 哈洛德․鮑科,印度師第9/11通訊團

       哈洛德是在1943年8月,由台北第六戰俘營被遣送到金瓜石

戰俘營;在地抵的銅礦坑中被奴役,直到礦坑關閉。1945年5月,

他及其他金瓜石戰俘營剩餘的戰俘,被遣送到磺窟『叢林』戰俘營

。基本上日軍送他們到那裡是等死;這是遵照日軍最高指揮部,於

1944年所下達『不留任何痕跡,消滅所有戰俘』的指令。因此,在

磺窟戰俘營的生活是很艱苦的;但是,回家與他所愛的人重逢的強

烈意念,給他求生的力量。他於1989年去世。

     砲兵上等兵 查理․波剖 第一五五野戰砲兵團
   查理與原本第一五五野戰砲兵團的一部分同僚,在1942年11月被

遣送到金瓜石戰俘營。在戰俘營及地底礦坑工作的禁錮生活,他是

六位同僚中唯一倖存的。大概是因為查理矮小的身材,所需要的食

物比較少,才讓他能在那種環境下存活。他全部的戰俘生涯,都拘

禁在恐懼的金瓜石戰俘營。金瓜石戰俘營關閉後,他被遣送到磺窟

戰俘營,直到戰爭結束。隨後,他同其他台灣的戰俘一樣,是經由

加拿大的橫貫鐵路,才回到英國的家。查理於1971年過世,享年53

歲,算是相當年輕的年齡。

 

       我們對這些戰俘們的虧欠,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

 

       後記:2014年的金瓜石戰俘營追思活動;將於11月9日星期天上午

十一點,在金瓜石戰俘營遺址舉行.當天,除了戰俘家屬外,還有一位年齡

高達96歲的金瓜石戰俘營戰俘;可能將是他最後一次來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