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的金瓜石戰俘營追思活動日期,剛好是:金瓜石第一批戰仔抵達金瓜石戰俘營日期是同一天,也是我第13次參加戰俘營追思活動。
       
金瓜石地形是倚山傍海,冬季時期氣候大都是:北風凜洌刺骨寒,雲濃霧飛雨急促,想不到今天竟然是:無風又無雨。

16371512164358.jpg
     今年有意參加追思活動的人,必須先向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報名,接到回信後,才能參加,由於疫災當前,進入會場前,先量體溫。

 

16371504604014.jpg
    人人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16371512166226.jpg

     圖片中這幾位老人家,就是八二三老兵,當年保家衛國的戰士,現在成了八十多歲的老人家, 我每年都會為他們拍張照片為記。

16371516910363.jpg
     地方史實記錄以「真」為主,以圖文相互為証。只是進入七十大關後的我,記憶力和體力一年不如一年,加上三高上身,很多事心有餘力不足。
      將程序表是英文版,以印表機影印存檔,讓大家作參考,這是正面。

16371535092016.jpg
      這是:反面,

1637153524168.jpg


    至於中譯版,到目前為止還是只有半頁,這是正反兩面。

1637153546053.jpg


      我是英文智障,有聴没有懂。考慮疫情,不敢隨便走動,有拍到就好。


16371516911683.jpg
    

  今年追思活動,向紀念碑獻花圈時,金瓜石三位耆老領先,中間是老里長,他雙手持花圈,金木伯站在他右邊,阿輝伯站在他左邊。

   對於這次的更動,我以「強龍不壓地頭蛇」七個字詮釋。 


16371592063816.jpg
列隊

1637168384632.jpg

16371686452977.jpg

 

16371678310933.jpg

16371689781835.jpg

吹奏
16371681324059.jpg
默哀

16371692772829.jpg

合照,

16371674554091.jpg
    
     後記 : 金瓜石戰俘營第一手文字記錄,並不是以金瓜石耆老的口述記錄為先,而是以 :讀者文摘1984年元月特稿「大慈大悲」為首。
       1988年八月,聯合報社派出兩位記者到金瓜石採訪,請祈堂廟廟內耆老和住在啄鼻仔寮附近居民,
以口述方式記錄金瓜石戰俘營史實耆老和居民皆認為日本人並沒有苦毒戰俘,至於戰俘在本山六坑坑內生不如死的慘況,個個緘默不言。數天後,記者將這場採訪,以『金瓜石紀事 戰爭枷鎖』為名,分做兩篇刊登。
  金瓜石戰俘紀念碑於1997年興建,同年11月23日舉辦追思儀式。而我則是在2009年才開始參加追思禮拜,當天除了以文字詳細記錄自己所見所聞,還以相機拍照為佐証。至於住在附近的居民,追思活動當天,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倒是八二三老兵,年年到場相挺。
       二戰結朿後,金瓜石戰俘倖存者離開台灣,回到自己的故鄉,多年後,他們以文字詳細記錄他在金瓜石礦坑內生不如死的經歷。
       雖然作者己往生多年,不過,人會死,字不會死!這兩本書仍然在這個世間流傳,並没有被歲月遺忘。

1529382812350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