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您好
我是在金瓜石出生的囡仔
請問:您手上是否有金瓜石黃仁祥先生的照片?
若是有,可以公開分享嗎?
謝謝! 祝新年快樂!
儍大姐
貼上網, 請查閱.
金 瓜 石 礦 山 總 包 工 業 者 黃 仁 祥
黃仁祥
別名:查某
出生:民前29年西元1883年國曆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四日
本籍:台北州基隆郡
住所: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金瓜石2
家庭:
排行五男
父:黃 勉
兄:黃 從
長子:黃阿國 昭和醫專畢業
學歷:
1894 年在三貂石書房學習漢學三年
幼習漢學,日語精通,漢藥造詣深
家產:
巨萬之富
經歷:
1907 金瓜石田中礦山包工業
1908 在金瓜石礦山經營雜貨商
1909 瑞芳支廳第七保保正
1914 瑞芳公學校學務委員
1914 兼營石炭業,組織樹梅礦產株式會社任常務董事,經營勞動包工業
1916 日本紅十字社特別社員
1920 庄協議會員
兄黃從幫助他從事金瓜石礦山包工業,在基隆市經營大祥洋行(米穀,雜貨,石炭業)
基隆劇場株式會社董事
基隆興業公司理事長
財團法人基隆公益社評議員
頂雙溪炭礦株式會社監查
基隆商工信用組合理事
澳府水產會社社長
金瓜石礦山總包工業者
資料出處:
林進發:台灣官紳年鑑, (日文) 1934/10/08 P.095
原幹洲:新台灣之人物, (日文) 1936/12/25 P.099
台灣新民報:台灣人士鑑, (日文) 1937/09/25 P.131
這裡有一篇記述黃仁祥的家譜
熱心的楊天佑博士,特別為我找出黃阿國的資料,可惜没有照片.
黃 仁 祥 之 子 花 蓮 志 賀 醫 院 院 長 黃 阿 國
黃阿國
日名:志賀國康
出生:1907/01/10
本籍:台北州基隆金瓜石
住所:花蓮港廳花蓮港市舊新港街
家庭:
父:黃仁祥
妻:美知子 福島縣小高專修女學校畢
長男:黃郁文
次男:黃彥聖 朝日國民學校肄
長女:黃久美子
學歷:
長崎縣佐世保市西海中學校
1937年昭和醫學專門學校畢
1937年千葉縣東修病院專攻外科,及皮膚,花柳科
1939年 回台
瑞芳街公醫
1941年 花蓮港志賀醫院開業醫
資料來源:
興南新聞社:台灣人士鑑, (日文), 1943/03/15 P.180
資料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gANaIP2FBwDWIMY90fRnKg--/article?mid=2320
為了讓大家對祈堂廟有進一步的瞭解~這是祈堂廟的
建廟始末:取自http://mail.syjh.tpc.edu.tw/~we036/b-1.htm
台灣有句話說「有庄頭就有土地」,在明治29年(1896年)
五號寮建了一座石廟,號稱土地公廟(即今金福宮),當時
「石尾」也設一座供奉主神關聖帝君的神壇,這便是勸濟
堂的前身,由私人管理。後來聚落隨著人口移入增加而擴
張,關聖帝君庇祐住民安居樂業,因此信徒日益增加,後
因邊陲地帶信徒朝夕上山參拜不絕,故於明治32年(1899
年),經信徒與創辦人黃家昆仲聚會協議,遷址「水管頭 」
上「 呂仙祖、張灶君、王天君四大恩主扶鸞 濟世,從此由私人改為信徒管理 。「乩 堂」於明治33年(1900年)仲秋,奉關聖帝 君玉旨賜號「勸濟堂」,勸是善、濟是 慈,勸人修善輔化人道,為國為友忠信, 主張以道為國,以教化民,培養道德,得到正確目標的人生為宗旨。同年季秋請旨著作「如心錄」,分元、亨、利、貞四部善書。後又因香火日盛,難以容納眾多信徒的膜拜,乃於明治35年(1902年)今日大拜亭現址,興建一座規模稍大的莊嚴寺廟。關於最早建廟的任何相關資料照片,皆於勸濟堂檔案室中受潮損毀湮滅,加上年代久遠,故當時匠師聘任資料與原貌照片,沒能完整的保存。 昭和六年(1931年),「後宮礦業會社」為擴張業務, 在廟的前右下方擴建製凍廠,造成整個地層滑動,並牽 動廟基地厝,勸濟堂龜裂毀損嚴重乃全部拆除。在北方 士紳黃仁祥、簡深淵等發動下,鼓勵諸善信眾踴躍相獻 ,在今址重新改建前後殿,並增加了前殿兩邊辨公室、 禪房、廚房,及廟後的花園。此次改建是由廖石城先生 負責工程策畫與設計,依木柵指南宮格局建造,與指南 宮同等規模,當時廟方總務吳秋銓先生,聘請了日後的 國家民族藝師黃龜理負責前後殿重要花部及神龕、神棹 之設計與雕作,洪坤福嫡俾弟子姚自來製作交阯與剪黏 。興建前後殿,配祀八卦祖師、福德正神、關聖帝君、 玉皇大帝、天上聖母、二元辰君、太歲星君及三清三祖 師等。整個重建工作前後歷時四載,於昭和10年(1935年) 乙亥蒲月良辰完工。 赤牛仔頭寮」,改建草堂號為「乩封」,供奉關公、

這是祈堂廟的門牌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