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這條隧道;究竟花了多少人力和時間,未見 唐 老師提及,只知這條隧道,使用未及一年,日軍就將坑內移為他用.叧於俘虜營內,浴室前大廣場後面,開鑿一條新隧道,戰俘改由此入坑..........

    至於戰俘第一次所走的山徑~儍呼呼的我,雖尋覓多時~仍然是:只知在此地,草深不知處~這幾天,得知山城在元旦當天,舉行『把路走回來』(斜坡索道)淨山活動暨『還我臺車道』連署行動 ;

    :金瓜石斜坡索道天車間(勸濟堂上方停車場旁)
解說者: 鄭春山 老師~

               

 

     斜坡索道這個地點;唐老師在太平洋戰爭中英俘在金瓜石之生死歲月.曾多次提起......

 

      

 

        

 『那天早晨,各分配一個裝午飯的木製便當.以及每人一隻電石燈後,並說明注水與點燈的方法,既而復集中於廣場,聴一番訓語後,即由一名准尉,四名士名帶著,於七時走出收容所後,沿著總數200粗礪石階,登上舖有軌道的長仁坑車道,次由長仁纜車站左側,直可望見六坑以下各礦場以及著名的陰陽海處走向下坡總數831階的「啄鼻仔路」,直抵六坑轉往坑口.....

    日本人對於這些被派入銅礦場的俘虜,若仁慈一點,其實是不必走下長達800餘階的「啄鼻仔路」的;回顧往事,這不但是一種毫無人性的刻意虐待,也是意識型態過於強烈的不大經濟做法.例若時至礦山己封採的今日,凡是到金瓜石的一般遊客,大都會由勸濟堂邊走上新闢的停車場,來到猶存部份建築物與基座軌道猶存在的長仁纜車站,眺望六坑以下與陰陽海,其軌道與左邊瀕連的坑谷間,即為當年的啄鼻仔路.己被淹没在茂密的芒花之下,這一條曾留下英軍俘虜足跡長約二年的國際性山路,因具招徠觀光價值,當地人極力希望修復,但公家置之不理,迄今未見修復........』

   戰俘當年所走的路徑~就在斜坡道左邊;我想鄭春山老師對這條「啄鼻仔路」一定十分清楚.........當天,在斜坡索道天車間聴完鄭老師的講解後,再向鄭老師請教:山城傳聞多年的「啄鼻仔路」.....

 

          

                     由於下雨,連署座談會改在勸濟堂香客大樓二樓~

                 

 

   

 

    

 座談會結朿後.由鄭老師帶路~撐開傘....迎著風雨.....走到斜坡索道天車間....

    

 

  這是 鄭 老師當天所提供的資料

謹在此向鄭春山老師致上謝意.

天車間(台語發音)

長度:317公尺

單程:一趟約四分半鐘到五分鐘

班次.15分鐘一班.員工上下班搭乘

台金時期.工人是三班制

早班: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

中班:下午四點到十二點

晚班:十二點到早上八點.

車錢:免費

載重;三噸

若載貨,貨滿馬上開車.遇到趕貨時,偶爾會超載.

至於天車間操作員工作情況.鄭春山老師說:「三班二輪.」

天車間的日文;阿輝伯説:日文叫『元動室』ギシツ(若有錯誤請指正)

 提起天車間製造的日期,鄭老師說,天車間在他小時候就有了.何時建造不得而知.至於停駛的日期,則是在民國七十六年.

    由於天車間對面就是太平洋,當天寒流來臨~山風猛烈雨勢急~考慮安全,不敢太接近.拍出來的照片,也因為風雨關係,有點模糊.~

         

    最後~跟著鄭老師往回走~沿著公路走了幾分鐘......鄭老師指著馬路轉角處說:戰俘從這裡經過~爬上山坡(紅色框可看到部份路基~(這段馬路本來是山坡;因為開路鏟平一部份)爬上坡後;走到斜坡索道天車間左側~改為往下走....一直到六坑........

      

        後記地圖記憶暫時就寫到此為止~等天氣好轉後,再回山城~將啄鼻仔路~從營區三號門開始~到斜坡索道天車間這段路徑; 詳細拍照後.再po上來和大家分享.至於戰俘當年工作地點:六坑~計劃再過幾個月後(夏天),請鄭老師帶路和講解.....

       走筆至此,腦海中浮現出~戰俘老兵佝僂的背影~~~還有戰俘老兵沾滿血跡淚痕的心路歷程~   

    「我只想再看一看那些差點成為我們墳墓的;藏著地獄般礦道營區的群山.我默默地站立,內心激情地以簡短言詞祈禱;感謝上帝,我活過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