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耳相傳方式保存的文史~隨著在地耆老一個個凋零~逐漸 

模糊不清........面對山城殘缺不全的昨日之史的事實,在没有任

何經費的情況下,要如何做~才能將空白的地帶~填文補史~是

我和山城文史者最大的自我挑戰.

   昨日若没有付出,今日一定是:什麼都没有!從逆向操作入手~

 回過頭~將昨日没有做過的事,一件件做好,以今日之為連接昨

日之 史.

紀錄對照~再三確認/存檔.換句話說,這種方法是;每走

 

一步就要燒一次錢~相傷元氣,擺明了是用$$$換取間和

 

間;不過,這種做法讓自己少走多冤枉路;

 

索/學習的時間.算起來還是相當值得.

 

 

       瑞芳勸濟堂http://folkdoc.com/temple/bzfrw/s01.html

   「勸濟堂三川殿的龍柱,為昭和六年(1931)改建前的舊作.........

 

   黃家兄弟都習過漢學,黃仁祥還精通日語, 與日本人相 處融洽,所以日本礦業公司也捐助許多錢贊助勸濟堂,黃

仁祥對勸濟堂的貢獻是最多最久的,在勸濟堂山川門後石 柱中,可見其所做的對聯,別具思古之幽情」

   這副對對聯究竟是寫什麼?文中並未說明;雖曾上網查詢多次.  ;至今還是一無所知.

 

 

 

   我想:金木伯仔在祈堂廟為關聖帝君效勞一甲子有餘. 廟

內的代誌,他尚知.先向他老人家請教再說.

 

 

   金木伯仔,請教您一項代誌.人講祈堂廟廟內有黃仁祥親

 

手寫的對聯,甘有影?

 

  黃仁祥所寫的對聯?~有喔!就寫地大門後壁.

 

  哇!真是帥呆了!

 

金木伯仔.您ㄟ賽帶我去看嗎?

 

  ㄟ賽! ㄟ賽!

 

  跟著金木伯仔走到大門邊,金木伯先將左門旁的鐡鈎解開關上

 

 

    這就是黃仁祥所寫的毛筆字.                    

 

    

 

                 

    左邊牆壁上的毛筆字,墨跡部份剝落,字體有點糢糊.....

 

 

     
                    右邊的字體;墨跡較為完整 

 

    

 

  金木伯仔,那邊大門後壁甘也有寫?

 

 

 應該也有寫吧?!過去看一下丟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